[六四]“告公,从”,以益志也。
[九五]“有孚惠心”,勿问之矣;“惠我德”,大得志也。
[上九]“莫益之”,偏辞也;“或击之”,自外来也。
厚:通后,指君主。高亨引俞樾说:“厚读为后。”下民响应君主大兴土木营建新都的号令,争先恐后。
六二与九五相应,刚柔调和,得益于外卦之九五,故云“或益之”,“自外来也”。
有:通“佑”。以厚祭用于凶事,可获“无咎”,是因上天保佑。
益志:《集解》引崔憬曰:“益其勤王之志也。”中行告公而被采纳,是肯定其忠于王室的心志。
勿问:无疑问。大得志:下民感恩戴德,君主可以巩固政权,全其大志。九五居尊位,下有六二相应,正是志得意满之时。
偏辞:偏见之辞。上九之于六三,本应损上而益下,然其一反自损之道,生损下益上之念,难免遭致外来打击。其中包含了自私必自损的道理。
本卦《象传》反映了益世济民思想。在作者看来,益人者,己亦受益。“固有之”、“以益志”、“大得志”等,都包含此意。如果益己而不愿益人,势必遭“击”、罹“凶”,难免外来之患。这是儒家社会伦理观的反映。
夬(乾下兑上)
夬:扬于王庭。孚号:“有厉。”告自邑:“不利即戎。”利有攸往。
初九:壮于前趾,往不胜,为咎。
九二:惕号:“莫夜有戎。”勿恤。
九三:壮于,有凶。君子夬夬,独行遇雨若濡;有愠,无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