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 对本书的几点说明
秦汉经师所传授的《今文尚书》二十八篇是公认的先秦古书,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。本书即以二十八篇作为注译的对象,于晚出伪古文不予列入。《尚书》的正文依照顾颉刚、刘起釪《尚书校释译论》,标点则由笔者重新施加,所以个别句读会有区别。本书二十八篇依东汉马融、郑玄的理解,分成虞夏书、商书、周书三大部分,以利于读者分类检阅。每一篇下首先列有介绍性质的解题,次原文,原文又分作数个自然段,注释和今译缀于每段之末。本书对字词的注释力求简明准确,在此基础上,译文采用直译,部分稍侧重于意译,力求读来不拗口,对话也尽量保持口语的味道。
注释方面,除了参考传统经师的训释,本书于顾颉刚、刘起釪《尚书校释译论》受益最多,其中最新的考释成果,基本都采集到了本书当中。李民、王健《尚书译注》简明扼要,平实准确,对本书的注释启发良多。上述二书作者皆承顾颉刚先生之学,代表了《尚书》研究的高峰,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。此外,周秉钧、王世舜、陈戍国、钱宗武诸先生的《尚书》译注著作也都一一披览采择,在此一并致谢。
由于时间仓促,本书不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,也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。
顾 迁
年12月
虞夏书
尧 典
秦朝焚书,《诗》、《书》因为博士所掌,仍能传习,未遭完全灭绝。《尚书》由博士伏生(伏胜)传下,到汉代,分为欧阳和大、小夏侯氏三家,都立为学官,称为《今文尚书》,共二十八篇。此《尧典》即为其中第一篇。其间,又发现《太誓》一篇,号为二十九篇。先秦另有《舜典》一篇,散佚未能传下。西汉中期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任汉武帝的博士,应诏献上家传用先秦古籀文字书写的《古文尚书》,发现多出“逸《书》”十余篇,西汉刘歆崇信其学,东汉马融、贾逵、郑玄等也传古文之学。至东晋出现了伪《古文尚书》,将《尧典》的后半部分从“慎徽五典”句以下割裂出来,又增加二十八字作为篇首来冒充《舜典》。唐代孔颖达作《五经正义》,《尚书》即用伪古文本,流传至今。今仍从古说将其恢复,归到《尧典》一篇。